據中國臺灣網消息,近期,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開展例行新聞發(fā)布會。會上有記者提問:立陶宛“準總理”帕盧茨卡斯不久前宣稱,允許以“臺灣”為名設立代表處屬于重大外交錯誤,并且承諾在其上臺之后,將會謀求與中國大陸全面恢復外交關系,修復因臺灣問題致使兩國產生的外交裂痕。針對此事,有何評論?
發(fā)言人朱鳳蓮指出,臺灣屬于中國,世界上僅有一個中國,這是客觀事實。同時,一個中國原則不僅是國際關系的基本準則,也是國際社會廣泛認同的共識。某些國家在涉臺問題上出現(xiàn)錯誤行徑,希望這些國家能夠看清世界發(fā)展的大勢所趨,及時改正錯誤,做出站在歷史正確方向的抉擇。
據了解,在2021年11月時,立陶宛批準臺灣當局設置所謂的“駐立陶宛臺灣代表處”,對此,中方宣布將與立陶宛的雙邊外交關系降至代辦級。今年10月,立陶宛反對黨社會民主黨于議會選舉中獲勝,該黨總理候選人帕盧茨卡斯宣稱,應當改善立陶宛與中國的雙邊關系。
按照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臺(LRT)的報道,帕盧茨卡斯于日前表示,其領導的政府會修復由于設立“駐立陶宛臺灣代表處”而給立中關系帶來的裂痕。當被問到立陶宛是否會尋求兩國大使重新派駐時,帕盧茨卡斯回應稱,“肯定會的。”
立陶宛“準總理”的態(tài)度十分明確,那就是努力改善立中關系,終結自2021年年末起兩國間的緊張狀態(tài)。他為何如此急于做出改變呢?其實原因很簡單,經濟因素在其中起到了關鍵作用。當初,立陶宛允許民進黨當局設立所謂“駐立陶宛臺灣代表處”,這一行為瞬間觸怒了中方。緊接著,中立雙方的貿易急劇下滑,立陶宛對中國大陸的出口在2021年和2022年連續(xù)兩年出現(xiàn)衰退,到了2022年更是銳減78.3%。很明顯,對華出口的暴跌給立陶宛經濟帶來了不小的沖擊。
就在上月,南非政府責令民進黨當局于月底之前把“駐南非代表處”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亞遷出,并且明確表示此事“毫無協(xié)商的可能”,若拒絕遷出則將直接關閉該“代表處”。據報道,援引知情者的消息,自去年金磚國家峰會之后,南非就不斷對“駐南非臺北聯(lián)絡代表處”施加壓力,要求其遷址。到了今年4月,南非進一步依據聯(lián)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以及“一中原則”,正式要求民進黨當局在半年內把所謂的“代表處”從比勒陀利亞遷往距離約50分鐘車程的該國第一大城市約翰內斯堡。
然而,必須警惕的是,就在數(shù)日前,帕勞總統(tǒng)候選人、現(xiàn)任總統(tǒng)惠普斯宣稱,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對帕勞施加壓力,要求帕勞與臺灣斷絕“外交關系”。需要強調的是,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qū),不是一個國家,不存在所謂“外交關系”。中國推動與帕勞等國發(fā)展正常外交關系、要求其遵循一個中國原則是合理且正當?shù)膰H事務準則要求。
外交部發(fā)言人毛寧指出,一個中國原則已得到世界上183個國家的認可,在此基礎上它們與中國建立了外交關系,這表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不可阻擋的歷史大勢。當前,僅有帕勞等極個別國家還與臺灣地區(qū)保持所謂“邦交”關系。這種情況是不合理的,它違背了這些國家自身及其人民的利益,同時也與聯(lián)大第2758號決議背道而馳,對中國國家主權構成了侵害,必須進行糾正。
事實表明,民進黨當局越是妄圖拓展所謂的“國際存在”,國際社會對一個中國原則的支持就越是堅定不移。臺灣地區(qū)開展越多的“臺獨”外交行徑,其失去的空間也就越大。
最終,臺灣地區(qū)所謂的“外交空間”在世界舞臺上會逐步萎縮,這既是國際大勢的必然走向,也是“臺獨”勢力命運的真實反映。南非對臺灣當局發(fā)出“最后通牒”,恰恰是國際社會堅守一個中國原則的具體體現(xiàn)。在中國大陸強大的經濟與政治影響力面前,有越來越多的國家選擇與中國合作,而不會被臺灣當局那虛幻的“臺獨政策”所蠱惑。
11月14日,KPMG安侯建業(yè)聯(lián)合會計事務所發(fā)布的調查報告表明,在未來三年里,臺灣企業(yè)將會面臨運營成本上升、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供應鏈布局調整等風險。超過八成接受調查的公司CEO表示,企業(yè)的長期發(fā)展承受著壓力。據相關文章稱,長期以來,大陸一直是臺灣的第一大出口市場,然而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臺灣對大陸的出口也出現(xiàn)了衰退的態(tài)勢。不少臺企并非無意與大陸開展商業(yè)往來。有研究報告指出,臺灣企業(yè)依舊把大陸視作重要的生產基地與市場,其中中小企業(yè)與大陸市場的契合度較高,文創(chuàng)、銀發(fā)經濟、健康餐飲等領域均為可發(fā)展的良好契機。
中國臺灣網援引臺媒《聯(lián)合報》消息,“草根影響力基金會”公布了一份最新民調結果。該結果表明,在島內18至29歲的受訪民眾里,有48%的人覺得民進黨當局領導人賴清德的兩岸政策可能引發(fā)沖突危險。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左正東對此指出,從這份民調結果能夠看出,島內多數(shù)年輕人認為賴清德的政策或許會導致沖突,并且他們也不贊同“40萬民力”以及高中生青年服勤計劃。島內年輕人的這種態(tài)度轉變,是值得關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