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面子沒了?在近日召開的G20峰會上,印度和韓國都對中國交了底,英國澳州也已經轉向。
在這次峰會期間,中日、中韓、中澳等國的領導人紛紛與中國進行對話,這不禁讓人感到一種微妙的外交氛圍正在形成。
甚至連有六年沒有英國領導人訪華的中英關系,也在此次峰會上實現了高層會談。此外,德國總理朔爾茨也表示將與中國展開對話。
筆者覺得,隨著特朗普再次執(zhí)政,美國盟友們正在迅速調整對華政策,希望在特朗普之后的“狂轟亂炸”中尋找一種避險之道。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印度的態(tài)度轉換。
在G20峰會上,中印外長舉行了會晤,印度外長蘇杰生在王毅面前表達了關于中印關系的三點立場:
1.中印之間的共識遠大于分歧;
2.印度不希望讓分歧來定義兩國關系的未來;
3.印度愿意在G20和金磚國家組織框架內與中國加強合作。
這樣的表態(tài)無疑釋放出一個重要信號:印度可能正在調整其外交方向,逐步走向與中國和解。
一方面,持續(xù)已久的中印邊境問題,印度并未能從中獲益,反而感到難以承受長期消耗。
另一方面,中印間的經貿摩擦同樣影響著印度的經濟發(fā)展。當然,更為重要的外部因素在于美國政壇的變動。
特朗普的上臺使得美國的對外政策充滿不確定性,印度考慮到自身的國家利益,選擇與中國交好似乎更為明智。
印度之后,韓國也向我國交了底。
韓國總統(tǒng)尹錫悅對媒體表示,韓國在處理中美關系時不會選擇站隊,而是希望與兩國保持緊密合作。
這一言論在外交界引起了廣泛關注,因為尹錫悅曾被認為是堅定的親美派,如今在中美之間保持中立姿態(tài),對韓國的平衡外交策略是一種調整。
當前,拜登政府的政治影響力正在減弱,而特朗普則以孤立主義著稱。韓國顯然不愿意卷入美方遏制中國的博弈之中,這種選擇源于對自身國家利益的深思熟慮。
雖然特朗普尚未回到白宮,但他對“美國優(yōu)先”的立場態(tài)度明確,這讓美國的盟友感到擔憂。
相較之下,民主黨執(zhí)政的拜登政府在外交上更傾向于聯(lián)合行動,為盟友留下一定的利益空間。但特朗普的政策可能令盟友成為被收割的對象,因此,許多國家在考慮未來時,傾向于與中國加強合作。
隨著中國在過去幾年間不斷發(fā)展壯大,美國的圍堵政策并未奏效,反倒讓中國在國際舞臺上愈加自信。
現如今,許多美國盟友面臨著利益平衡的抉擇:繼續(xù)追隨一個逐漸衰退的美國,還是與一個正在崛起的中國建立更深層次的合作?
在利益的考量下,多數國家似乎傾向于后者。
同時,日本首相石破茂以及其他高官試探性地表達了,希望美日同盟關系更加平等的愿望。
他們提議,如果美國可以在日本設有軍事基地,那么日本也應有權在美國設立類似設施。
這一表態(tài)暗示了對美國長期主導地位的不滿,也反映了這些戰(zhàn)敗國在美國力量減弱時試圖尋求更多自主權的態(tài)度。
除此之外,中東和拉美國家也在重新審視與美國的關系。多年來,美國在中東的干預和剝削令當地國家心存怨恨,而這些國家如今正試圖擺脫美國的控制,轉向其他大國獲取支持。
在拉丁美洲,中國的經濟援助正在幫助一些國家走出困境。例如,秘魯的錢凱港由中國出資建設并已投入運營,不僅提升了秘魯的基礎設施,還為整個南美洲提供了新出??凇?/p>
這意味著南美國家可以更直接地與亞洲市場進行貿易往來,而不必再依賴美國的港口或巴拿馬運河。
但對此,特朗普團隊的態(tài)度極其強硬。一名顧問甚至提議,對通過錢凱港運輸的商品征收高額關稅,聲稱這是對那些與中國在海上基礎設施上合作國家的警告。
這樣的言論無異于公開挑戰(zhàn)美洲國家,這些國家正在努力擺脫美國的經濟控制,尋找獨立發(fā)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