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施亮 | 立方大家談專欄作者
A股市場35歲了,在35歲中,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1990年至1999年的初步探索期、2000年至2009年的快速發(fā)展期以及2010年以后的成熟發(fā)展期。
在第一個階段,股市波動率高,市場制度建設處于初步探索的階段,當年的股市容易“一夜致富”,也容易“一夜返貧”。當年A股做出了一個重大嘗試,即在1992年試點了T+0,但因當年股市投機氛圍太濃厚,T+0最終在95年叫停,前后實施了不到三年時間。
在第二個階段,A股市場逐漸走上正軌,股市運行重心持續(xù)向上。
自2000年之后,我國經(jīng)濟加速發(fā)展,房地產(chǎn)業(yè)也逐漸走向繁榮。在此背景下,作為經(jīng)濟晴雨表的股市,也在這10年時間里,走過了三輪牛市,分別是“519行情”、“股權分置改革牛市”以及“四萬億刺激牛市”。在這三輪牛市中,致富效果最好的是2005年至2007年,很多人因為抓住了這一輪牛市而改變了人生命運。在這個階段,幾乎是“人人賺錢”的時代。
在第三個階段,股市開始發(fā)力衍生品市場,各種風險對沖交易策略開始興起。與此同時,從2010年以來,A股市場開始出現(xiàn)大量限售股解禁減持潮,在這一個減持潮中,大股東、戰(zhàn)略投資者、重要股東成為了主要的受益對象,持股成本不對稱、信息披露不對稱成為了這一階段A股市場的主要問題。
從上述的三個階段來看,第一第二階段,散戶投資者依然可以在股票市場中賺錢。特別是在第二階段,散戶投資者可以在A股市場中改變財富命運。但是,到了第三個階段,隨著大量風險對沖工具的出現(xiàn),各路專業(yè)機構投資者的崛起,散戶投資者的賺錢難度直線攀升。
2010年之后散戶賺錢難度驟增
自2010年以來,A股市場基本上呈現(xiàn)出“牛短熊長”的走勢。即使難得出現(xiàn)了一輪牛市行情,但從近年來的牛市運行周期分析,牛市時間似乎越來越短暫。
例如,2015年的“杠桿牛市”,前后只經(jīng)歷了7個月左右的時間。2024年9月的“小牛市”,真正上漲的天數(shù)還不到10天。不到10天時間漲了1000點,考驗的是散戶投資者的買入手速。遺憾的是,作為后知后覺的散戶投資者,當他們意識到牛市開始出現(xiàn)的時候,行情早已到了最高點附近。最終,這一輪牛市下來,真正賺錢的投資者寥寥無幾。
散戶投資者賺錢難度大幅提升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第一個原因,專業(yè)機構投資者隊伍越來越壯大,他們擁有的資金優(yōu)勢、調研優(yōu)勢、信息優(yōu)勢等,這些都是散戶投資者缺乏的東西。股市本質上是財富再分配的過程,你賺錢的同時,意味著其他人在虧錢。與專業(yè)機構投資者進行競爭,散戶投資者的勝率極低。
第二個原因,散戶投資者的風險對沖手段非常有限,僅依靠單向做多賺取利潤。依靠止損、止盈等策略達到風險對沖的目的。然而,對機構投資者來說,在股市上漲的時候,它們既可以采取單向做多的策略,也可以在低位布局大量的看漲期權,股市上漲時它們可以賺得更多。股市大跌的時候,它們可以通過買入看跌期權或者賣空股指期貨來達到風險對沖的目的。
如果股市形成了下跌趨勢,他們直接賣出合約,并加大賣空的數(shù)量,在合適的位置再買入平倉,從而獲得差價收益。換言之,股市漲時,專業(yè)的機構投資者可以賺錢,股市跌時,他們也是賺錢。如何精準抓住股市大漲大跌的規(guī)律?對他們來說,最好的結果是把股市長期穩(wěn)定在2800點至3600點的區(qū)間,3000點下方可以布局多單,買入看漲期權。3400點以上開始布局空單,開始買入看跌期權,反復操作,將會獲得巨大的利潤。
然而,對散戶投資者來說,只局限于單向做多與止損賣出的投資策略,無法像機構投資者那樣,股市上漲時做多,股市下跌時做空。
第三個原因,與近十年股市擴容速度太快的因素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性。
2000年前后,A股市場的上市公司僅有1000家。2010年,這一個數(shù)量提升至2000家。也就是說,從1990年至2010年,這20年間A股市場僅上市了2000家公司。
但是,從2010年之后,股市IPO與再融資步伐顯著加快。2016年,A股上市公司總數(shù)量達到3000家、2020年A股上市公司總數(shù)量達到4000家、2022年A股上市公司總數(shù)量達到5000家。如今,A股上市公司總數(shù)量已經(jīng)超過5400家。
14年時間上市3400家新股
從2010年至2024年,14年時間A股市場上市了3400家上市公司,擴容速度比前20年明顯加快了。
然而,這些公司并非全部是高質量的優(yōu)等生企業(yè)。有的企業(yè)上市一兩年時間,企業(yè)盈利指標開始亮紅燈。有的企業(yè)上市幾年開始披星戴帽。還有的企業(yè)上市沒多久,卻被曝光出財務造假或者欺詐上市。
原本市場的存量資金就這么多了,如今卻一下子增加了數(shù)千家公司,對存量流動性的分流壓力不可小覷。更重要的是,企業(yè)IPO對市場的沖擊影響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有再融資需求、限售股解禁減持壓力等,對市場的考驗才會慢慢展現(xiàn)出來。
從2020年至2023年,A股市場的IPO募資額都在3500億元以上,而且那幾年的年均IPO數(shù)量達到300家以上。步入2024年,無論是從IPO募資規(guī)模還是從再融資規(guī)模來看,都發(fā)生了明顯改善。其中,2024年IPO募資規(guī)模僅有673億元左右,年內IPO企業(yè)101家。同時,2024年的再融資規(guī)模約為2700億元,均較往年有著大幅下降的跡象。
散戶投資者是A股市場的重要參與者,他們應該要分享股市持續(xù)發(fā)展的成果。股市長期維持在2800點至3600點的位置,最終的結果只會導致機構投資者越來越賺錢,散戶投資者賺錢難度越來越大。
改變這一個局面,最有效的辦法是全面放寬散戶投資者的風險對沖工具,允許散戶投資者“做空”。例如,對散戶實施T+0,機構實施T+1。散戶投資者可以利用股指期貨、個股期權進行風險對沖,但杠桿率需要得到嚴格控制。在交易規(guī)則、交易工具上,散戶投資者與機構投資者應該要一視同仁。
責編:史健 | 審核:李震 | 監(jiān)審:萬軍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