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大明宮》作者:白居易絳幘雞人報曉籌,尚衣方進翠云裘。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臨仙掌動,香煙欲傍袞龍浮。
朝罷須裁五色詔,佩聲歸到鳳池頭。
唐朝是我國古代詩歌的黃金時代,作者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必定會被深深感染。
詩歌,正是這個時代詩人們表達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
在朝廷任職的詩人白居易以七言歌行為載體,表達了自己對大明宮早朝景象的感慨和對政治清明的期望。
首先讓我們了解下作者背景。
白居易,字樂天,中唐時期的偉大詩人之一。
他以直面現(xiàn)實、針砭時弊著稱,特別是對于社會腐敗、政治不公的現(xiàn)象從不退讓。
這首詩寫于他擔任左拾遺時,當時朝廷的種種弊端已初露端倪,使他憂心忡忡。
這首詩便是對這一現(xiàn)象的直接表達。
在解釋這首詩之前,我們需要對詩歌的一些基本知識有所了解。
七言歌行體是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每句七字,在篇幅上較五言、三言明顯增長,抒寫的內(nèi)容相對復雜且情感也更為豐富。
本詩便是通過描述早朝大明宮的景象,來表達詩人對朝政的期望。
“絳幘雞人報曉籌”,詩人以平易通俗的語言開門見山點明時間、地點。
“雞人”是宮廷中養(yǎng)著用來報時的雞,“曉籌”是計時用的漏斗。
“翠云裘”與“冕旒”形成鮮明對比,顯示出早朝的莊嚴與肅穆。
“萬國衣冠拜冕旒”一句更加強調(diào)了國家的統(tǒng)一與民族的團結(jié),反映了盛唐氣象。
接下來的“日色才臨仙掌動”和“香煙欲傍袞龍浮”兩句中,“仙掌”和“袞龍”都是借喻皇帝及其官員。
“日臨”“煙傍”既描繪出日光的明媚、香煙的繚繞,也展現(xiàn)了朝廷的清平與和諧。
最后兩句“朝罷須裁五色詔,佩聲歸到鳳池頭。
”是對朝廷官員的期望,希望他們能勤政廉政,寫出那五光十色的詔書。
佩聲是官員們出入時身上佩玉發(fā)出的聲音,暗喻官員們的身份。
“鳳池頭”則是借用傳說中仙人呂洞賓傳說中的一個地名。
全句意為退朝后他們將回到自己的崗位。
此詩描繪了清晨大明宮早朝的莊嚴與肅穆,表達了詩人對朝廷政治清明的期望。
白居易作為中唐時期的偉大詩人,他的詩歌既有對社會現(xiàn)實的深刻洞察,又有對國家統(tǒng)一的堅定信念。
他的詩歌風格平易近人,語言通俗易懂,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
希望以上分析能對你理解這首詩有所幫助。
在閱讀詩歌時,不僅要理解詩人的情感和思想,還要注意詩歌的語言和形式,這樣才能更好地領略詩歌的美。